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章(1 / 1)

《别读博,会脱单》作者:liosa【cp完结】文案:闻笛的博士生活糟糕透顶。导师使唤,同辈刁难,暗恋隔壁数学系教授,却连句话都没说上。难得有个清闲周末,邻居在房里拉琴,拉得比杀猪还难听。闻笛翻身爬起,在微信群里发消息:再拉告你扰民。邻居:昼间55分贝才算扰民,你找律师前做个音量测试。邻居:还有,走廊上不能堆放垃圾,而且你还不分类。闻笛和他理论,结果被人身攻击:哦,你喜欢莎士比亚啊?怪不得说话没有逻辑。闻笛气疯了。莎士比亚是文学巨匠,是他的研究对象、精神导师,诋毁莎士比亚的人才是垃圾!终于,闻笛有个机会与教授熟络。为找话题,还旁听了教授的复几何课闻笛:看到一个莫比乌斯环的杯子,觉得挺适合你的。边城:莫比乌斯环是非定向流形,不属于复几何的范围。闻笛:……边城:你最近在研究什么?闻笛:从儒家文化视角解读《皆大欢喜》。边城:莎士比亚?他太没逻辑,聊他还不如聊垃圾分类呢。气死人不偿命的数学教授(攻)x会爆粗口的英文博士(受)一点搞笑一点学术一点奇奇怪怪的可爱。排雷:攻是莎士比亚黑粉(。) 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闻笛是荷清苑的黑户。乍一看,荷清苑与北京其他老破小别无二致。电线从墙面漏出来,扎成一捆挂在阳台下。油漆褪了色,看上去灰扑扑的。六层高,没电梯,贴着小广告的单元门已经锈蚀。楼梯高度不一,感应灯不灵敏,冬天回来跺脚也不开,楼道里黑洞洞的。

这座住宅区的特殊之处在于,它是t大的教师公寓。在校教师可以用相当低廉的租金住在这里,购房也有大幅度优惠。其貌不扬的小楼里,住着上百名教授。小区绿化带旁晨练的老人,也许就是开国第一批院士,某个学科的奠基人。闻笛就住在这个卧虎藏龙的小区里。然而他既不是教授,也不是家属。他今年二十六,是个前途渺茫的文科博士。上学期,留校任教的师兄收到邀请,去海外做一年访问学者。师兄住在荷清苑2号楼302,朝南,绿化好,远离马路,噪音小,楼层不高不低,既不会招惹蚊虫,也不用爬楼爬的气喘吁吁。这样绝佳的地理位置,他不想退租,于是多付了一年的租金,在出国期间保留着公寓。刚巧闻笛跟舍友起了龃龉,想在外租房却囊中羞涩,两人一拍即合,口头签了个不合规定的转租协议。闻笛每月把租金转给师兄,为期一年。五道口的房子,门头沟的价格,这便宜上哪找去。不久后,老同学于静怡来京工作,闻笛拉她当了室友,租金直降到漠河水平。闻笛喜滋滋地拎着行李箱,搬进新房,希冀小区的学术气息能给他一点灵感。老天迎头破了一盆凉水:想得美。入住不到一月,闻笛就收到了《外国文学研究》编辑的二审意见。外国文学研究是英美文学领域的核心期刊,上半年,闻笛的论文被审稿人打回,同时附上的还有长达四页的修改意见。审稿人惊人地耐心,逐页批驳他的引用和论据,质疑他的论证逻辑,在最后附上沉重一击——论文观点毫无创新性……攻击性极大,侮辱性极强。汉语里难道没有程度副词吗?哪怕说论文观点几乎没有创新性呢?被从头到脚全盘否定后,闻笛痛定思痛,挑灯夜战,大幅修改,再次投稿,又熬了两个多月,才收到了回信。他颤抖着点开邮件,小心翼翼地往下拉,然后……很遗憾地通知……他啪一声把手机按在桌面上,脑袋一下一下磕着桌沿。说实在的,他的水平一直在普刊和会议论文转悠,投《外国文学研究》有点高攀了。但导师非要他投c刊,一次不成还折腾第二次,眼看小半年过去了,论文还没投出去。导师名下不缺论文,缺的是c刊论文。不管学生水平如何,都先往c刊轮一圈,反正耗的不是自己的时间,无本万利的买卖。被拖住的学生可就惨了,万一审稿速度慢,就是白白浪费几个月。闻笛心知肚明自己能力有限,完全没有在学术界扬名立万的意思,只希望导师能饶了他,别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空耗时间,要是拖到延毕,那他把头磕出血来也没用了。微信突然开始持续震动。闻笛掀开屏幕看了眼,又啪一声合上了。说曹cao曹cao到,导师来活了。闻笛的导师名叫刘浩,现年四十五岁,就教授的年纪而言远不算老,但有一身“为老不尊”的毛病,组里人私下都叫“老刘”,闻笛也是这么备注的。老刘:【资深教授的材料,你整理一下,3号之前发给我。】资深教授是近年才有的职称。我国的院士制度只面向理工农医,人文社科没有与之相当的学术称号,所以教育部启动了“设立资深教授岗位,给予院士待遇”的计划。在国家号召下,t大终于想起来自己是综合性大学,出台相应政策,促进文科专业发展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